pg电子下载-央视夸完就叛逃!裁员、清空、屏蔽,中国顶级AI公司出走国外

xiaoqiao 意甲 2025-09-05 12 0

前几个月还在央视节目里风光无限的AI明星公司,转头就上演了一出大撤退。

Manus这家公司,说裁员就裁掉两百多人,连夜清空国内服务器数据,还直接把中国用户锁在门外,最后连总部都搬到新加坡去了。



时间倒回几年前,Manus刚成立的时候,也就是众多创业公司里不起眼的一个。

创始人团队都是从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出来的高材生,靠着团队实打实的技术功底,Manus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这些高门槛领域站稳了脚跟。



拿了几轮融资后,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开始渗透到金融、医疗、教育这些行业,逐渐在国内AI赛道站稳脚跟。

但真正让Manus火出圈的,是他们在AI智能体技术上的突破。



那时候行业里都是“你说一句我答一句”的老模式,Manus直接搞出了“给个目标就能出成果”的新玩法,这个创新直接让整个行业都震惊了。

这么亮眼的成绩,很快就被央视盯上了,在一档特别火的财经节目里,Manus被当成中国AI产业的标杆来报道。



节目现场,记者直接给Manus下任务,做一份超详细的旅游攻略,连目的地未来一周天气、每天行程时间都要安排好。

更绝的是,还要求生成一段地球飞过木星的动画,要把地球、木星和发动机都清晰呈现。



结果Manus没花几分钟,就给出了专业级别的旅游攻略,动画效果更是惊艳,还能自由切换视角。

从地球表面看木星,从宇宙深空俯瞰两颗星球交错,效果比大片还震撼。



节目里的专家都说,Manus不仅技术上满足了规划、自主、准确这些核心要求。

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人机协作的新大门,和那些只会回答问题的大模型不一样,Manus能直接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。



这档节目一播出,Manus直接成了行业顶流,当时他们产品的邀请码在二手市场被炒到九万一个,多少技术人才挤破头都想进这家公司,资本大佬们更是抢着投钱。

所有人都觉得,Manus未来肯定能成为中国AI的扛把子,可谁能想到,这风光背后,一场大变故正在悄悄酝酿。



先是裁员消息传出来,直接给所有人泼了盆冷水,Manus国内原本一百二十多人的团队。

除了四十多个核心技术人员跟着去新加坡,剩下的人说裁就裁。

不少员工早上还坐在工位上敲代码,下午HR就拿着名单挨个通知走人。

更离谱的是,有些新员工上个月才办完入职手续,工牌都还没捂热乎,就被列入裁员名单。

虽然说公司给了N+3或者2N的补偿,但这种说裁就裁的操作,还是把大家整懵了。



裁员风波还没平息,Manus要把总部搬到新加坡的消息又实锤了。

其实早在一年前,他们的母公司就已经在新加坡注册好了,看来这搬迁计划早就开始准备了。



落脚新加坡没几天,Manus就开始疯狂招人,AI工程师、数据科学家这些核心岗位全在招人,开出的薪资直接让人惊掉下巴。

最低月薪八千美元起步,表现好的直接能拿到一万六千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,最高能到月薪十一万,这薪资水平,比国内同岗位高出好几倍。



可这边高薪招人,那边却把国内用户抛弃了,清空所有社交平台账号内容,中国IP根本登录不了官网,之前说要开发的中文版本也没了下文。



这一连串操作背后,其实藏着不少现实难题,最直接的就是技术卡脖子,美国对中国的AI芯片禁令越来越严,高端的A100、H100芯片根本买不到。

对于Manus这种靠算力训练模型的公司来说,没有芯片就像汽车没了发动机,产品迭代速度肉眼可见地变慢。

而新加坡在获取英伟达芯片这些资源上要宽松得多,搬到那里,至少不用担心算力跟不上。



要说Manus决定搬家,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推手,今年四月,美国知名风投Benchmark牵头,给Manus投了七千五百万美元搞B轮融资。

这笔钱一到位,公司估值就像坐火箭一样,直接飙到五亿美元。



但这笔钱可不是白拿的,投资方提出一堆苛刻条件,必须把总部迁出中国,要接受美国政府的技术审查,还得优先用OpenAI的API接口。



面对美国财政部对这笔投资的审查,Manus思来想去,只能把母公司注册地迁到新加坡,搞出开曼、新加坡、中国的三级架构,想靠着新加坡和中美签的税收协定,降低合规成本。

Manus也有自己的算盘,他们家产品Pro版一个月收费一百九十九美元,国内普通用户觉得太贵,市场根本打不开。



但海外用户对创新AI产品接受度高,也愿意花钱,把总部搬到新加坡,更方便开拓美国、日本和中东这些国际市场。

而且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汇聚了全球AI人才,Manus开出高薪,就是想组建一支更强的研发团队。



Manus这波操作,有人觉得企业为了生存,向资本妥协也是无奈之举,在技术封锁和资本审查的双重压力下,换谁都不好选。



但更多人觉得被背刺了,当初吹得那么厉害,结果说走就走,国内用户和员工说扔就扔,太寒心了,还有网友担心,Manus开了这个头,以后会不会有更多AI企业跟风出走?



对国内AI行业来说,Manus的离开不只是人才流失这么简单,他们带走的技术和数据,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。



这也让大家开始思考,在技术封锁和资本博弈的大环境下,中国AI企业到底该怎么走?是为了资金和技术选择出海,还是坚持在国内突破?

Manus的例子或许不是个例,未来会有更多企业面临这样艰难的抉择。

对普通用户来说,最直接的感受就是,之前满心期待的产品,突然就用不了了,自己贡献的测试数据也白费了。



从央视点赞的行业标杆,到远走新加坡的“叛逃者”,Manus的戏剧性转变,不只是一家企业的选择。

也反映了中国AI产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困境,究竟该怎么突破,现在还没有答案。